找到相关内容336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李炳南答: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是什么意思?

    问: 念佛必须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这是什么意思? 李炳南答: 心有迷惑,妄念纷飞,所以现在造孽,将来堕落,生死轮回,无有了期。念佛一是为了断去妄念,二是为了感应生西。经中明明告诫我们要求得‘一心不乱’,六根不约束,思想不能够专一,净念不能相继,就会被其他杂念扰乱。如此下去,则妄念不减,依然造孽,不能得到感应,怎么能够往生西方?

    李炳南

    念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1/22131918822.html
  • 海南三亚南山寺特此声明 以防市民上当受骗

      近日,临近春节,又出现一批别有用心的人打做佛教的幌子(以修建寺院、消灾祈福的名义)在社会招摇撞骗,迷惑社会大众,给佛教声誉和社会大众身心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,海南省三亚南山寺客堂再次声明:凡是有发现打着“南山寺”或者其它佛教寺院旗号的僧人、尼姑在外化缘的,系属于社会的骗子,敬请大家予以高度警惕,不要上当受骗,以免损失财务。若有发现请即时拨打110或举报地方政府管理部门。   据悉,近期,在...

    佚名

    |受骗|声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1/08522834134.html
  • 问:禅定就是打坐吗?

    禅定不一定是打坐。我们对境不迷惑就是禅定,不是坐在那儿不动。坐在那里不动是枯木禅。行、住、坐、卧都是禅。《圆觉经》说得很好:‘知幻即离,不假方便。离幻即觉,亦无渐次。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,依此修行,如是乃能永离诸幻。’知道一切都是假相,不可得,就不执著了。如水中月,我们不会去捞它,离幻就是大禅定。‘不假方便’是也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20445080674.html
  • 空性的智慧

    它自己时,就有了迷惑的有情众生。   6.如果无法了解心的作用,那么你应该如此思维:如果你能够抓住某些想要的东西,如你的财富或家人,以为足够。但是,你仍然会有许多贪求。贪欲永远不可能被用尽。   7.如果你认识到一切的迷惑外相皆自空性之心生起,而形相、音声、味道、口味和触觉的对象物,都只是迷惑之外显而已,那么你将会了解到一切现象都像是一个幻相、一场梦、水中倒映之月、一道彩虹或是镜中的倒影罢了。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4548295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者为什么对正见那么重视?原因何在?

    如本法师答:正见(梵语samyag-drsti)是学佛者出离生死的一把智慧剑,正见能透视人生与宇宙的真相,使行者内心不迷惑,我们修行的过程,生死能不能解脱,要看修行者对佛法之正见是否肯定,在八正道(巴利语ariya-magga)中,正见就排行第一。 六祖坛经云:‘正见名出世,邪见名世间。可见出世与世间,只凭著正见之有无,是故,学佛者要秉持正见之心,来正见佛法,以达成解脱之彼岸。&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22094737.html
  • 江浩教授慈湖主讲《佛教信仰与自我降压》

    江浩教授首先从现代国人在拥有高度物资发达的条件下,不仅没有快乐、愉悦的心情,反而被迷惑、迷惘的心理压力所困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,然后再从佛教的修学观、人生观、世界观入手,对照心理症状进行了交叉解说...佛教修学在调节心理状态,保持心理平和,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所产生的不可言喻的作用。 讲座由湖北楚天卫星广播主持人田旭主持,在互动阶段,听众纷纷将自己在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困惑、迷惑等心理问题,或是写成纸条,...

    佚名

    |慈湖|主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09425227459.html
  •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:亡者临终时一般都神识颠倒,助念还有益否

    助念虽然有一点功德,但对亡者来说利益不是很大。 亡者死后要经历法性中阴、生死中阴等境界,在这些境界中亡者往往会被迷惑,而沦落于轮回之中。因此就要靠助念之人给予开示,令亡者在中阴中能正确地选择投生的道路。 但是现在有很多居士或是出家人不懂得中阴中所生之各种境界,而为亡者乱作开示,这样不仅不能利益亡者,而且还会使亡者更加迷惑,以至于令其亡者堕落轮回,这样的助念不仅没有功德而且有很大的罪过。若是亡者...

    嘉扬彭措仁波切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40489582.html
  • 去与来时事一同

    梦中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 禅师在参透人生实相后,将人从生至死总结为“事一同”,生与死原本是一件事,生时不知为何生,死时不晓为何死,只因迷失了心性、迷惑了自己,人生充满了迷茫,便不知从那里来,也不知向那里去...昭示了迷失人生、迷惑自己的可悲,错将虚妄当真实,错将梦乡为故乡,皇帝与乞丐生时一同,死时一同,不会因为地位的差别而对生死有所改变,生时赤条条,死时臭皮囊,在从生至死的过程中,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578873.html
  • 坐禅与禅定

    则内心不乱。外面离了相,里面心不乱,就能见到自己的本性,那本是一片自净自定的乐土。 世人的苦,只不过是接触了外物所造成的境,而受此境的迷惑,以为这境中的一切就是真实的,因而为之忙碌奔波,把心完全投入...求禅见性,不过就是把这个过程反转过去,从已有的迷惑中觉悟过来,把在不知不定中形成的迷惑祛除干净。如一旦能把这些因外物而形成的迷惑祛除干净,就是佛经里所说的“即时豁然,还得本心”,见到本来自有的清净之性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4181518.html
  • 佛身与人身

    受到迷惑,而见不到它而已悄仅见不到自己心灵的主人,反而到外面去找,这是更大的迷惑。 三身之佛,就是从佛性中产生出来的。 世人的色身就是一座城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就是此城的城门。从外面看起来,有五座城门,在里面还的一座意门。 “身内的心就是城内的宫,性就是住在宫里的王。性在则王在,性去则王无。性在,身心即存。性去,身心即坏。佛就是这个性里生出来的,所以求佛不用向身外求。自己的性还迷惑不清,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4181517.html